一、国家简介
【概况】全称新加坡共和国,733.2平方公里(2022年),首都为新加坡市。总人口约564万(2022年),华人约占总人口的74%。主要宗教为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印度教。马来语为国语,英语、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为官方语言,英语为行政用语。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面,马六甲海峡出入口,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高温潮湿多雨。
【政治】自1965年独立以来,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长期执政,政绩突出,地位稳固。李光耀建国后长期担任总理,1990年交棒给吴作栋。2004年8月,李显龙接替吴作栋出任总理,此后长期连任,2020年7月第四次连任。新加坡实行议会共和制。总统为国家元首,通过全民选举产生,任期6年,现任总统哈莉玛·雅各布(女),2017年9月当选。总理为政府首脑,总统委任议会多数党领袖为总理,现任总理李显龙。
【经济】新属外贸驱动型经济,以电子、石油化工、金融、航运、服务业为主,高度依赖中、美、日、欧和周边市场,外贸总额是GDP的三倍。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约4671.8亿美元,同比增长3.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8.3万美元。
【外交】立足东盟,致力维护东盟团结与合作、推动东盟在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高度重视发展同中、美、日、韩、澳关系;突出经济外交,积极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已与多国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与我关系】中新两国于1990年10月3日建立外交关系。建交以来,两国高层交往频繁,经贸合作发展迅速。在2023年10月举办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高峰合作论坛期间,中国商务部与新加坡贸易及工业部签署关于宣布实质性完成两国自由贸易协定升级后续谈判的谅解备忘录。
二、应急管理情况
(一)自然灾害情况
新加坡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边界之外,不易受到造成大规模破坏的大多数自然灾害如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影响。新加坡深居海峡包围,几乎不受典型气候和自然灾害的影响。根据《2019年世界风险报告》,新加坡灾害风险较低,在180个国家中排名第160位。
新加坡周边是世界上最易发生灾害的地区。新加坡通过与邻国分享经验和救援资源,在人道主义和救灾方面发挥作用。
(二)灾害管理体制机制
全政府综合风险管理政策框架。新加坡通过实施全政府综合风险管理政策框架进行灾害管理和减灾工作,通过在多层面提高风险意识,为政府和公众提供加强减灾意识的综合方法,有机纳入紧急情况期间的医疗响应系统、大规模死亡管理、关于消防安全和危险材料减少风险的立法、警察行动、危机期间的信息与媒体管理,以及应急准备方面的公私伙伴关系等。
内政部。负责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民防、边境管控和移民、应急准备和灾害管理的主要政策制定和日常管理,在减轻灾害风险和灾害管理活动的事件管理战略层面发挥领导作用。内政部监督指挥新加坡民防部队和新加坡警察部队,协调和执行减少灾害风险方案和行动。民防部队负责管理灾区的消防和救援行动,将伤员运送到医院进行救治;警察部队负责安全、调查和交通管理以及协调事务。
其他几个部委、法定委员会和政府部门也发挥辅助作用:卫生部负责执行公共卫生灾害管理活动;社区发展部负责在临时设施中管理流离失所人员;新闻和艺术部负责协调媒体关系和公共信息;环境部负责处理尸体和残骸;公共工程部门提供工程和结构安全方面的指导;公共事业机构负责切断对受影响地区的电力供应,为灭火和救援行动供应电力、燃气和水,以及在灾难发生后恢复所有公用事业。
(三)政策法规和战略规划
《民防法》(1986年)授权政府宣布紧急状态,部署随时待命的国民服务救援人员,保障国家安全。
《消防安全法》(1993年)对商业和工业场所消防安全作出规定,全面要求房地产管理人员和业主参与火灾应急准备工作。
《民防避难所法》(1997年)要求法定新房屋和公寓以及建筑物委员会提供民防避难所,指定部分建筑物作为民防避难所,并明确了使用规范。
《国家海啸应对计划》包括海啸预警系统、海啸减灾和应急计划以及公共教育。
(四)防灾减灾
新加坡国土面积小,灾害风险低,防灾减灾主要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新加坡制定实施了国家气候变化战略(2012年)、气侯变化意识计划(2006年)、新加坡绿色计划(2012年)和可持续发展蓝图(2009年)。2010年成立国家气候变化秘书处,为国内国际政策、计划、行动等提供最高级别的协调和保障。目前实施的举措包括《公共部门可持续发展计划》(2017年-2020年)、《气候行动计划》(2016年)。《气候行动计划》概述了新加坡在2030年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效率的举措,并制定了各级气候适应战略(环境和水资源部、2016年)。各级气候适应战略的重点是沿海保护(包括恢复红树林生态系统)、可持续水资源管理、改善生物多样化、绿化、保护公众健康等。
(五)应急响应
新加坡应对灾害的牵头部门是民防部队,隶属内政部,全国有约5100名工作人员,实行三级指挥,由四个民防师组成。主要职责包括应急响应、消防安全执行、公共保护、公众健康和社区安全。
民防部队消防处指挥全国14个消防站,并建立了卫星消防站,提供深入基层的消防和应急反应设施,在发生事故时能更快对事故现场作出反应。民防部队在社区中心地带和居民区的现有建筑和基础设施中建立了22个卫星消防站。与普通消防站不同,卫星消防站可以较低成本快速移动。民防部队负责运营两个培训机构,即基本救援培训中心和民防学院,培养民防部队官员,并面向国际社会需求,致力于传授拯救生命财产的知识和技能在发生重大灾害时,民防部队启动国家应急计划,即“民事紧急行动”。该计划明确了民防部队和所有相关机构的管理职能。民防部队作为牵头部门,全面负责多机构响应,联合规划人员指挥,协调所有机构的地面响应部队。现场指挥所由来自所有相关机构的代表组成,为事件管理者提供支持就事件规划和缓解提供专家建议。民防部队还制定实施多情景演练计划,如炼油厂火灾、空难高层建筑火灾和建筑物倒塌等。每年定期举行,确保所有参与机构熟悉其作用和职能,确定事件管理功能保持更新。
三、与我应急管理合作
2018年,新加坡民防部队杜建雄担任首次参加联合国分级测评的中国救援队教练。2018年12月,时任副部长尚勇在京会见到访的新加坡民防部队总监叶伟德,双方就加强灾害防治和应急救援合作交换意见。2019年,新加坡民防部队先后两次派遣多位搜救专家来华开展救援队测评培训课程.杜建雄作为中国救援队教练,先后三次来华给予指导并参加测评活动。2019年10月,叶伟德作为联合国国际搜索和救援咨询团亚太区小组代表,来华观摩中国救援队和中国国际救援队联合国重型救援队测评复测活动,出席两支队伍授旗颁牌仪式。2019年12月,新加坡律政部兼内政部长尚穆根先生拜会时任应急管理部党组书记黄明,就加强应急管理领域合作交换意见。